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

微型工廠重點介紹(Minimal Manufacturing)

1. 微小工廠技術

1.1 來源

  「微型工廠」,於1988年前後由日本工業技術院機械技術研究所(當時、以下稱機械研)和財團法人小型機械中心為主研討的“由小型機械群構成的超小型工廠”而來。

  此後,“微型工廠”這一語言通過1998年(築波)、2000年(瑞士)、2002年(美國)舉辦的“關於微型工廠的國際工件展”等,逐漸成為被國際認同的用語。

clip_image002

    小型工廠的好處是,「省能源」、「省空間」、「省人員」,並由於設備尺寸小也容易變換生產設備的佈局,提昇效率,需要有高程度的操作變換結構。現在的微型工廠也因此而配有專用的「搬運臂」,「雙指微型柄」等,配有專用小型零件送料器等的系統,效率會更好。

1.2 各國的研究

a. 學術研發單位

(1)台灣

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研究所 (陳復國)

雲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 (陳國亮/郭佳儱/吳英正/羅斯維)

國立中興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(范光堯)

大同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(何明果)

(2)日本

(i) 日本群馬大學早乙女研究室

網址:http://www.micro.me.gunma-u.ac.jp/

計劃:

A.超塑性鍛造によるマイクロ歯車 (モジュール10μm,歯数12,直径120μm)

clip_image002[4]clip_image002[6]

B.超塑性押出し加工によるマイクロ歯車シャフト (モジュール10μm,歯数12,直径120μm)

clip_image002[8]clip_image002[10]

C.超塑性押出し加工によるL型チャンネル材 (板厚30μm,一辺120μm)

clip_image002[12]clip_image002[14]

D. UV-LIGAプロセスによるICプローブ・マイクロばね要素 (高さ960μm,幅860μm,厚さ50μm)

clip_image002[16]clip_image002[18]

E. 箔材料のシェル構造体 (全長600μm,板厚10μmの自動車ボディー)

clip_image002[20]clip_image002[22]

F. CD/DVDマイクロパターン/スタンパ (データピット幅200nm)

G. 超塑性材料の微細成形性評価システム

(3)德國

(i) 德國LFT (Chair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, University of Erlangen -Nuremberg)

網址:http://www.lft.uni-erlangen.de

方向:精微成形的基礎特性(尺寸效應對於材料性質與摩擦產生的影響)

(ii) 德國IWU (The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Machine Tools and Forming)

網址: http://www.iwu.fhg.de/english/

方向: 金屬冷浮雕成形(cold-embossing)及超塑性浮雕成形(superplastic embossing)

(4)韓國

(i) 韓國漢城大學PREMA (PRecision Engineering & MAnufacturing)

網址:http://prema.snu.ac.kr/

方向:精微成形機制,微衝孔,微切削。

clip_image002[24]clip_image002[26]

(5)美國

(i) Ohio State University (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Net Shape Manufacturing)

網址:http://nsmwww.eng.ohio-state.edu/html/

方向:進行板厚0.1~0.001mm材料之衝鍛壁以DEFORM軟體協助模具開發

HEMiDEMi Technorati Del.icio.us MyShare個人書籤 Yahoo

0 意見: